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中国教育报》深入报道我校办学成绩
党委宣传部 2017年08月17日 17:50 作者: 来源:dwxcb

8月16日,《中国教育报》在第02版上,以“德州学院做实‘应用型’办出‘高水平’”为题,对我校办学成绩进行了深入报道。


全文如下:

瞄准地方产业优势进行专业改革 提高实践学分比例培养学生实操能力
德州学院做实“应用型”办出“高水平”
记者 张兴华 通讯员 孙荣光 崔茜



  本报讯(记者 张兴华 通讯员 孙荣光 崔茜)近日,一项世界性的重大研究成果在德州学院诞生——该校许士才博士、王吉华教授、周耀旗教授带领研究团队在单晶石墨烯生物传感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研究成果在世界著名学术期刊《自然·通讯》上发表。评审专家认为:“该团队推动可靠石墨烯传感技术迈出了关键一步,所研制的石墨烯生物传感器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生物传感器的代表之一。”
  好消息不仅让全校师生欢欣鼓舞,德州市市长陈飞更称之为“振奋人心”。因为石墨烯材料作为德州市“10+6”(10个特色优势产业、6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主导产业布局中的一枚重要“棋子”,将吸引和带动一批高新技术企业落地德州。
  近年来,德州学院确立了“地方性、应用型、重特色”的办学定位,探索普通本科院校向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之路。该校党委书记刘文烈说:“只有做实‘应用型’,才能办出‘高水平’。”
  地处鲁北平原的德州市,太阳能资源丰富,拥有太阳能企业上百家,形成了从研发到生产、从储运到安装的一整条太阳能产业链,被誉为“世界太阳城”。德州学院瞄准这一产业优势,对专业设置进行改革,新增加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对接太阳能产业利用和研发。
  新增专业确定后,学院立即进行课程教学改革。在组织形式上,专门开设了“太阳能班”,邀请企业人士和专家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启动“面向太阳能企业需求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编写《太阳能热利用概论》《平板太阳能技术及应用》《太阳能采暖设计技术》等40本关于太阳能热研发和利用的系列教材,填补了国内空白。
  德州几乎家家安装着太阳能热水器,但几乎所有生产企业都遇到了内胆生锈这个老大难问题。该校机电工程学院孙如军教授带领他的博士团队深入企业,反复研究和实验,发明了“外加电流阴极保护防止太阳能内胆生锈”的解决途径。该团队以“热水器内胆的外加电流阴极保护”为题申报山东省科技攻关项目并获批准,经过一年多的艰难攻关终于取得“突破内胆生锈”的科技成果。目前,该成果在德州市太阳能生产企业被广泛应用。
  2016年,该校又调整4个专业,建设信息技术、能源机械、食品生物、纺织服装等10个专业集群。其中物联网专业群、服装专业群获批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专业(群)培育项目,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群、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群获批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专业(群)自筹项目。
  德州学院院长冯健介绍:“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我们实行学分互认制度,增加实践教学的学时比例,提高实践教学的学分要求,规定理工农医类专业实践学分比例要达到30%以上。”如今,实验室、企业车间、实习场所都穿梭着该校师生刻苦钻研、埋头苦干的身影。
  “学习和研究一旦融合起来,就会迸发出无穷的力量。”该校党委副书记季桂起介绍说,近3年来,学校已有一千多支团队、一万多人次参加国家、省级科技文化创新竞赛,仅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学生就获得国家级奖项208项,获批国家知识产权专利186项,获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35项。
  “近年来,德州市被命名为‘生物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国家火炬计划新能源产业基地’和‘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德州学院的贡献不可替代。”德州高新区德高蔬菜种苗研究所所长栾兆水感慨地说。
  据悉,德州学院连续3年被评为“山东省校企合作先进单位”,学生80%以上自愿留在德州就业创业,60%以上成为科研和管理的骨干力量,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链接: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17-08/16/content_483591.htm?div=-1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