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高校思政 > 正文

提升共青团组织的“大思政”优势
党委宣传部 2018年10月02日 09:21 作者: 来源:dwxcb

       习近平总书记5月2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必须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明确指出“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是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内容”。高校共青团组织作为高校的有机组成部分和党的助手后备军,理应在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中发挥出自己的优势和作用。

  政治优势聚焦思想引领

  高校共青团要在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中发挥优势和作用,必须在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中承担起自己的职责,把开展好思想政治引领、巩固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和核心竞争力,思考如何在“大思政”格局下深化创新思想政治引领。

  具体来说,高校共青团应在四个方面重点突破。第一,要发挥普遍联系学生的优势,科学使用调查方法和工具、加大对调查的数据分析、超越一般现象性调查,透过现象分析本质,完善学生思想动态调查机制,为提升思想政治引领的针对性实效性提供支持。第二,要将宏观整体传播党政主流价值与微观基层满足学生精神成长需求相结合,普遍激活团支部思想政治引领功能。帮助学生树立合理人生目标、塑造健全人格、构建和谐人际关系、提升情绪压力管理,真正把思想政治引领做到学生心里。第三,要深化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不断完善理论学习、实践锻炼、对外交流等培养途径,健全对象遴选、资源配置、政策保障等长效机制,为党选拔和锻造一批青年政治骨干人才。第四,要发挥实践育人优势,把共青团开展的社会观察、社会实践以及各种志愿服务活动与第一课堂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实践环节相融合,成为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使思政课程的实践环节更好地落地落实,也使共青团的社会实践类活动得到思政教师的专业指导和支持。

  工作优势融入人才培养

  6月22日,150所高校发布了《一流本科教育宣言(成都宣言)》,开宗明义强调“以人才培养作为高校的核心使命”。高校人才培养有三大支柱,即第一课堂的教书育人、第二课堂的综合培养和学术科研的专业训练。共青团组织具有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的传统工作优势,是第二课堂建设的重要方面军,必须更加主动、科学地发挥自身优势,把全部工作融入到学校人才培养的整体格局中去。

  2016年团中央、教育部联合印发的《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要实施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其目的就是要充分借鉴第一课堂教学育人机理和工作体系,深入挖掘第二课堂育人价值,整体设计高校共青团工作内容、项目供给、评价机制和运行模式,实现共青团组织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其关键是要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按照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对共青团品牌工作的目标、内容、载体、流程等进行优化,扩大第二课堂的项目供给能力;二是以学校为基本单元建立起信息化工作平台,实现项目供给和学生选择、参与、记录以及评价、查证、信息管理等功能;三是打通校内政策,比如第二课堂的学分体系、教师参与第二课堂的工作量计算等。最终目标是,将“第二课堂成绩单”打造成为学校人才培养评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社会单位选人用人的重要依据,更好地服务于学校人才培养中心工作以及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

  组织优势辅助依法治校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与此相适应,依法治校也必然是高校办学特别是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保障。实行依法治校,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实现学校管理与运行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依法保障学校、举办者、教师、学生的合法权益。这既需要学校相关职能部门、院系等正式组织设置承担重要职责,也同样需要包括共青团在内的各种群众组织发挥重要作用。

  在高校,共青团具有从学校、院系到班级团支部的完整组织体系,还受党的委托指导学生会、管理学生社团,因此,共青团是校园内最深入学生、联系学生最广泛的组织,理应成为依法治校的有效辅助。其桥梁纽带的优势和作用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各级共青团组织要成为相应学生组织中的政治核心,通过班团一体化改革,使团的基层组织更加充满活力、更加坚强有力;其次,要指导好学生会组织的建设和工作,使学生会充分发挥好代表学生参与校园治理、维护学生普遍性合法权益以及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等重点职责;再其次,要管理好学生社团,发挥学生社团满足学生兴趣爱好、服务学生成长、活跃校园文化的作用,一方面大力扶持服务,另一方面也加强引导管理。总之,共青团组织通过自身和学生会、学生社团构建的“一心双环”组织格局,可以成为实施依法治校、促进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重要力量。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