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价值建设亟待理论和实践创新
党委宣传部 2013年06月13日 16:54 作者:SystemMaster 来源:
1月8日,光明日报第15版在光明调查栏目中刊登了题为《行走在理想与现实边缘—驻京高校大学生思想现状调查》的调研报告,尽管被调查的人数很有限,但调查结果值得关注。譬如报告提出,“当前大学生的社会理想和社会责任感趋向平实、平淡”,“当前大学生的价值观中流露出较强的自我意识,更强调个人价值的实现和人格的自由独立”,“大学生对奉献、服务、自我牺牲等持谨慎态度”,“家庭教育和父母言行对大学生政治信仰和人生信念影响最大”,“具体到‘两课’教育和政治学习课程对大学生的影响,52.9%的被调查者选择了‘有一定的影响’,7.5%的人觉得‘影响很大’,选择‘没有影响’和‘反感’的分别为16.2%和7.2%”,等等。从这些结论和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当前大学生价值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距离,大学生价值建设应该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需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切实加以改进。现针对目前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就加强大学生价值建设,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一、大学生价值建设的基本方向和目标
大学生是最具青春活力、最敏感地捕捉时代发展动脉、最坚毅地引领风气之先、最具创造力和最具发展潜力的群体。大学生是时代的骄傲、社会的先锋和祖国的希望。大学生正处于脱离家庭、自立成人、准备走向社会的特殊成长时期,又处于价值观培育和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分清价值主流与支流,迫切需要价值引领和疏导。大学生价值建设是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根本,决定着大学生的未来,同时也决定着高等教育的成败。加强大学生价值建设,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迫切需要,是高等教育的基本职责和根本任务,又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迫切需要。
大学生价值建设究竟应该遵循什么样的方向?这是首先应该明确的问题。笔者认为,大学生价值建设要符合整个社会价值建设的基本方向,要与社会价值建设保持一致,这是基本的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本质体现,又是对全体人民思想道德的基本要求。大学生价值建设理所当然地要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基本内容,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重点,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等教育的全过程,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仅能够入教材入课堂,而且能够入脑入心。大学生价值建设的目标是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养成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坚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信念,确立符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道德观念和行为标准,形成正确的价值趋向和价值标准,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自觉践行者和表率,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大学生价值建设的理论探索
价值建设,历来是备受关注的重大问题。《礼记·大学》就已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发展路径,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儒家形成了关于个人修养和治理国家社会的一系列价值标准。西方现代管理学在价值管理方面也进行了探索,形成了一些成熟的理论。这些都为加强大学生价值建设提供了参考,为探索和形成大学生价值建设的理论提供了借鉴。
首先,大学生价值建设应遵循价值养成规律。价值不是仅通过说服教育确立的,而是通过实践、通过体验、通过对价值的感知养成的。大学生价值建设的难点和重点在于如何让大学生在更多的实践中感受价值、认知价值并最终确立价值。这既是一个教育的过程,又是一个实践的过程,是教育和实践的统一。应该说,目前大学生价值建设的突出特点是重知识和理论教育、轻实践锻炼和养成,这导致大学生不仅不能形成深刻的价值认知,而且对空洞的说教产生反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为例,如果能够让大学生更多地看到和亲身感受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取得的巨大成就,让大学生与一线的工人、农民多接触多交流,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就会是立体的、鲜活的、深刻的,而不是概念化的、模糊的。课堂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大学生知与行的分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能很好地融入大学生价值建设的根本原因。这就要求必须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下功夫,在让大学生如何参与社会实践上下功夫。实践体验、实践养成,是大学生思想道德知与行结合统一的必由之路,是大学生价值建设的基本路径。
其次,大学生价值建设必须着眼于大学生充分社会化。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离不开价值判断和价值标准。实践证明,个体的发展是不断地融入团体、融入更大范围社会群体的过程。个人的价值总是由个人这一“小我”发展到社会这一“大我”实现的,是不断社会化的必然结果。所以,个人的价值往往不是取决于他自己,而是取决于他身边的人、取决于他生活的社会以及所在的国度。这就决定了个人价值必然和必须包含着适用于他人、社会、国家的基本价值,个人价值必须与主流价值相统一,不然,个人的社会化就会受到很大的局限,个人的成长就会受到波折。一个不能充分实现社会化的人,其价值观必然与社会主流价值存在一定程度的分离。大学生正处于离开家庭步入社会的最初阶段,处于走入更大范围的社会、参加工作的准备阶段,从入大学的第一天起就必须树立起社会化意识,做好实现更大程度、更大范围的社会化的思想准备。这就强烈要求大学生高度重视自身价值的构建,高度重视自身价值建设与社会价值建设之间的密切关系和必然联系,既要注重从大学生面临的实际需要出发,又要注重从国家、社会价值建设的要求上加强思想、理想、精神、道德等各方面的价值建设,实现大学生个人价值与社会整体价值、主流价值的相互沟通交流,使大学生价值建设与社会整体价值建设相互融合,形成符合大学生特点、符合社会需要、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价值观,这是大学生将来走向更加宽广的社会和自身健康成长的价值基础。否则,大学生的价值就会受到一些社会思潮的影响,偏离社会主流价值,导致价值扭曲,甚至形成不正确的价值观,这既不利于大学生个人成长成才,也不利于社会发展。
第三,大学生价值建设必须做到价值均衡分布。价值均衡分布是大学生价值建设需要高度重视的一个基本问题。一个人的价值是有层次的。美国管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人的需求层次理论,提出人的价值是由较低的本能的物质追求发展到较高层次的理性的精神追求并完成自我价值实现。美国管理学家理查德·巴雷特在《解放企业的心灵》中提出了9个层次的思想意识和价值理论,提出人的价值不仅分高、中、低三个层次,而且应该在各个层次均衡分布,这样才能形成健全完善的人格,他还提出了一整套对个人或团队的价值进行测量、完善和转换的工具及指标。这些对于我们关注大学生价值均衡分布以及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价值建设具有启发意义。
价值均衡分布是指高、中、低三个层次的价值要均匀分布。人的最低层次的价值需求是生存需求,主要是指物质追求,是每个人基本的价值需求;更高层次的价值是人与人能够和谐相处的价值,主要是指情感、道德等处理人际关系的价值,是个人融入集体、融入社会必须遵循的基本价值,譬如自由、公正、平等、诚信、法治等等,这是处于中间层次的价值;最高层次的价值是指个体自觉地完全地融入集体、社会、国家、人类等的共同价值,主要是指自我牺牲、自觉奉献、自觉服务社会的价值。一个人均衡的价值布局应是高、中、低都不可缺少,也不应某一方面过多,而另一些方面过少。这种均衡的价值分布是健康人格的基本价值结构。一旦出现某一个层次的价值所占的份额过多过重而其他层次所占的份额过少过低,就会导致价值追求的偏颇,出现价值失衡。在实际生活中,价值失衡最容易导致过分注重个人利益而忽视他人的利益,过分注重自我而忽视与他人的融合,过分注重物质的享受而忽视精神的满足,甚至缺乏奉献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这启示我们,应高度重视大学生价值需求中存在的价值分布和价值失衡问题,按照价值均衡分布的原则加强大学生价值建设,培养既包括物质的,又包括精神的,既满足现实需求的,又接续长远发展的,既包括较低层次的,又体现较高层次的,既体现不同大学生的个性化追求,又体现大学生个人价值与社会整体价值相互关照、相互融通的价值,积极培育大学生健全的品德人格。
三、大学生价值建设的实践创新
只有积极创新大学生价值建设的理念思路、机制体制、方式方法、途径载体,才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真正融入大学生价值建设和高等教育的全过程,才能够为大学生真正把握当下、赢得未来打下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在这方面,高等院校担负着重要责任,应积极为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创造好的条件,营造好的氛围。
首先要创新理念,确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以大学生价值建设为核心的高等教育新思路。大学既要完成知识教育,又要完成思想品德教育,知识教育是表,思想品德教育是里,知识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是互为表里的一体,而不是两体,不是分离的。这是大学教育的本意。但在实践中,知识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不仅形成了明显的分离,而且形成了重知识教育、轻思想品德教育的本末倒置的状况。这种状况从根本上背离了高等教育的宗旨。改变这种状况,第一位的是在全社会特别是在高等院校树立以大学生为本、以大学生价值建设为核心的理念,把大学生价值建设作为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核心工程,切实抓紧抓好。
其次要创新实践,探索以价值体验和践行为主要方式的大学生价值建设新模式。德育历来是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德育为先是高等教育的优良传统,长期以来,高等院校形成了以思想政治教育课为主要内容和途径的思想品德教育模式。实践证明,传统的以说教为主的思想政治教育,既缺乏吸引力又缺乏实效性,必须加以改进创新。加强大学生价值建设本身就是着眼于这种改进创新,应基于大学生现实和未来的价值需求、基于大学生的实际感受,把实践养成作为基本点和着眼点,作为主要方式和基本路径,加大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力度,拓展领域,改进方式方法,改变以说教为主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索形成基于实践的大学生乐于参与的丰富多彩的价值建设和培养模式,做到知行统一、知行合一,使大学生在实践中养成稳定的正确的价值观。
第三要整合资源、发挥优势、形成合力。高等院校具有开展大学生价值建设的丰富知识资源和机构资源,关键是做好顶层设计、有效整合。专业知识教育是大学生最重视、用力最多的方面,同时也应是大学生价值建设最重要的知识载体,如何把大学生价值建设的基本内容融入专业知识教育,形成融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于一体的知识教育体系,是亟待研究的课题。历史文化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是加强大学生价值建设极为重要的内容,在一些高校这方面的教育并没有受到重视,特别是由于这方面教育的方式方法落后,并没有产生理想的效果。党团活动、校园文化建设、学校管理等,是加强大学生价值建设的重要载体,但很多高校缺乏统筹,致使这些资源彼此分离、互不衔接,不能发挥应有效能。应着眼于大学生价值建设这一根本目标,探索建立以党委统一领导、统筹协调,思想政治教育课、专业知识教育课、历史文化教育及形势政策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党团活动及学校管理等各负其责、优势互补的大学生价值建设格局,形成大学生价值建设的合力。 (作者:公茂虹 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中宣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