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建设心理育人队伍 为学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党委宣传部 2020年02月03日 22:17 作者: 来源:宣传部
厦门大学认真落实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和《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工作要求,着力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完善“学校-学院-班级-宿舍”四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构建全员心育的工作格局,发挥协同育人的合力,扎实推动心理育人工作落到实处,努力培养更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加强队伍建设,夯实全员心育基础。厦门大学组建了一支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为心理咨询与教育中心专职教师提供学历教育和专业培训资助;安排人员前往精神专科医院实习进修,搭建了“校、医”共建协作平台;为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心理咨询需求,组建了100余人的兼职咨询师队伍,严格规范选聘机制,通过初始访谈制度和每周一期的案例督导等方式,培养了一支专业化的专兼职队伍。学校还发挥辅导员在心理育人工作中的优势,实施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计划,通过资助专业认证、组织海外研修、开展专题辅导、工作沙龙、实践学习、能力竞赛等形式,将理想信念教育与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育相结合,不断增强其心理健康教育和危机应对的素质与能力。强调专任教师尤其是本科生班主任和研究生导师的心理育人使命,将心理知识教育纳入新进教师岗前培训内容,通过开展专题研讨、增加心理工作体验、组织专业教师开设特色心理选修课等方式,不断提升专任教师参与心理育人工作的广度和深度,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特色。
重视自我教育,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厦门大学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自助维护心理健康的意识和能力。依托学生心理志愿者、班级心理委员和宿舍心理联络员队伍开展朋辈教育,以“00后”的视角、“网生代”的品味,打造青年学生最为关注、乐于接受的多元化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自2002年开始,学校“5.25心理健康节”活动已举办了17年。同时,学校还提供充足的自我教育资源,建设线上线下自主学习平台。在线下,依托学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平台建设,推动在学生社区建立心理健康促进室,配套心理书籍、生物反馈放松仪、自助学习系统、沙盘等设施,让学生自主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掌握自我调节的方法,引导四级网络向宿舍延伸;在线上,开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OOC学习课程,建设“厦门大学心理咨询与教育中心”官方微信公众号和“厦大阳光”学生志愿者团队公众号,形成线上自主学习和宣传教育的矩阵,促进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提升。
完善顶层设计,促进队伍提升成长。2019年,学校出台了《中共厦门大学委员会、厦门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暂行)》《厦门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四级网络工作实施方案》,搭建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协同育人工作网络,构建了纵横交错的统筹协调机制。两个方案横向联合了校内包括教师工作部、学生工作部、教务处、保卫处、校医院、后勤集团等在内的各职能部门,纵向畅通了从学校到学院、到班级、到宿舍各层级队伍协同与交流的渠道。完善队伍成长激励机制,设计生涯发展路径,搭建工作研究平台,成立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辅导员工作室,通过对青年大学生心理现状与规律、心理健康教育路径的探索改进工作方法,助力辅导员成长,提升育人实效。工作室成立两年来,申请和完成各级各类心理健康课题5项,发表论文12篇,获得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项、福建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优秀论文1篇、厦门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项,全国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工作者1人、福建省心理健康教育先进个人1人、厦门心理咨询师协会优秀心理咨询师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