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四项工程” 全力护航疫情下大学生心理健康
党委宣传部 2022年12月29日 10:23 作者: 来源:宣传部
西南财经大学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坚决落实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多边着力不断夯实心理育人“四项工程”,筑牢心理防疫战斗堡垒,全力护航大学生疫情期间心理健康成长。
实施宣传教育实践工程,丰富心理育人内涵。始终坚持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前瞻统筹做好心理宣传工作。优化“3+N”线上宣传教育平台,依托“两微一网”和朋辈心理自助互助学习平台,发布《“疫”路同行》《“疫”路心“晴”》等系列主题推送,动态宣传心理科普知识。做好线下宣传教育工作,印发《学生复学心理支持手册》《“疫”路同行 Swufer心理保健手册》《增强抗挫能力》等主题宣传及调适手册,提升学生心理防疫能力。推动“2+1”实践活动品牌建设,持续开展“5•25”大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活动、校园心理文化周活动,并积极培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特色项目。协同校内外专家资源,聚焦“后疫情时代与自我成长”主题开展“国学智慧与情绪管理”“心有阳光 ‘疫’路晴空”等系列线上专题讲座;汇聚师生力量,积极开展“悠悠我心”园艺心理工作坊、“研究生压力应对”心理团体、“天南地北心连心”朋辈心理沙龙等系列团体辅导活动;精研学生诉求,开展“定格好心情”“心晴树洞”“此心安处是吾乡”等线上校园心理健康活动;积极挖掘特色项目亮点,辐射带动学院心理工作站、教师及学生团队打造品牌心理项目。300余项校园心理健康活动,有效提升学生心理调适能力,丰富了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心理育人的内涵。
实施课程质量建设工程,促进学生知行合一。紧贴防疫实际,推动开展线上线下、一二课堂贯通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学思用贯通。积极发挥课堂主阵地功能,构筑本科生“1+8”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和研究生“2+3+1”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全覆盖。在行课过程中,开展系列课程调查,推行“相互听课评课”制度,丰富“五库”教学资源平台,不断提升课程质量,为学生上好心理防疫健康课。不断丰富教学手段,灵活创新教学方式,持续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知信行合一。录制《莳花弄草待“阳”过》等心理防疫微课、《传统文化视角下的意志力》等教学心理微课40余个,其中《做好生涯规划》入选教育部微课平台,不断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和调节的能力。将“校园心理情景剧大赛”“心灵画展”“心理微电影大赛”“沙盘游戏体验”等载体融入课堂教学实践环节,搭建学生自助网络学习平台,推动小班团体式授课、翻转式课堂教学和混合式课堂教学,增强学生在疫情防控下的心理健康教育体验感,不断培育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实施咨询服务优化工程,锻造过硬专业队伍。疫情变化应急期间,面向全校学生开通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常年开通“心语热线”“心语邮箱”和线下心理预约咨询服务渠道,兼顾专业性与灵活性,专兼职咨询师队伍以“个体咨询+团体辅导”双向互补模式统筹推进咨询服务。积极发挥朋辈自助互助功能,指导学校学生心理服务联盟开展“心晴树洞”“心理沙龙”等朋辈心灵倾诉活动,全年疏导学生心理2000余人次。切实推进以点带面、典型引路的工作方式,在专职心理咨询为主体、校内外兼职心理咨询为辅助,学院心理辅导站为补充的多层级心理咨询服务体系下,持续打造“相约星期五”和“相约星期三”学习平台,实施督导师培育计划、专职咨询师访学计划、兼职咨询师心理咨询技能系统培训,强化分层分类精准培养,不断夯实心理咨询师队伍的专业力量,队伍全年学习900余人次。
实施危机预防干预工程,筑牢心理安全防线。不断筑牢疫情防控背景下的心理危机干预预防体系,尽最大努力防止疫情应急期间师生次生心理危害发生。依托学校、学院(研究院)、班级、寝室四级联动沟通制度,实行疫情防控等特殊时期和常态化相结合的学生心理危机排查,对情况特殊学生及时给予针对性指导,加强学生关心关爱与心理疏导。强化医校合作,坚持重大心理危机个案研判,聘请专业精神科医师到校参与心理评估,选派专职教师到医院进修学习,切实提高心理危机事件干预处置能力。结合心理防疫实际需求,采取“嵌入式”宣传教育模式,借助心理课程教学、学生心理骨干培训、团学活动、班会活动、心理健康知识与危机管理培训等形式,针对教师群体(研究生导师、专任课教师、辅导员、助理辅导员、后勤管理人员等)和学生群体(社团组织心理骨干、心理委员、寝室长等)多元化开展心理危机预防教育及系列适应性教育,增强师生联合识别、协同防控心理危机的能力。构建家校协同干预机制,依托“心理联系人+辅导员+学生家长”工作网,通过开展新生家长培训、心理关注学生家长面谈指导等方式,促进家校共育,全面筑牢学生心理健康安全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