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网上校史馆 > 正文

读懂中国 理解世界
党委宣传部 2017年09月04日 17:47 作者: 来源:dwxcb

“文化之于人的成长如同树根之于绿叶,枝繁叶茂终究源于根基深厚、养分充足。”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国际文化教育交流志愿者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志工委”)副理事长张玲说,国际理解教育就是围绕文化体验开展人才培养。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的AFS项目由教育部委托,开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1981年,该项目首次向国外派出中学教师,从1997年开始向国外派出年度交流学生,2002年启动了外国学生年度接待工作。

AFS国际文化交流组织(AFS Intercultural Programs,以下简称AFS)是一个从事国际间教育交流的非营利性多边民间国际组织,在全球拥有59个伙伴组织,成立至今已有103年的历史。与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一样,AFS国际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特别咨商组织之一。

近年来,随着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AFS项目(以下简称AFS中国)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师生走出国门,体验异国的生活和教育,更多的外国学生也有机会深入地了解真实的中国。

感受 从“文化休克”中“醒来”

“他们会毫无顾忌地开玩笑,有时会很直接地说出你的问题。”跟随AFS中国的文化交流项目,北京的中学生刘朗宇来到了巴西的南部城市弗洛里亚诺波利斯(Florianopolis)。然而,对于巴西人的热情和直爽,刘朗宇并不能接受。他和他的巴西爸爸经常会因为开玩笑而争吵。

平息争吵的方式是来自其他家人和老师的帮助和沟通,渐渐地,他们开始理解对方,友好交流。“我想,一些问题,不是我与接待家庭相处产生的矛盾,而是两种不同民族和文化相接触时产生的矛盾。”刘朗宇说。项目结束后,刘朗宇考入了清华大学,他表示,这段AFS项目的成长经历让他终身受益。

在跨文化交流的用语中,“文化休克”(cultural shock)一词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这个在1958年由美国人类学家奥博格(Kalvero Oberg)提出的概念,具体表现为一个人进入到不熟悉的文化环境时,因失去自己熟悉的所有社会交流的符号与手段而产生的一种迷失、疑惑、排斥甚至恐惧的感觉。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留学生无法融入当地文化,导致无法完成学业的根本原因之一。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国际理解教育就是通过促进文化间的体验和理解,减少“文化休克”。对于国际理解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给出了这样的定义:“促进每个人都能够通过对世界的进一步认识来了解自己、了解他人。”

1981年以来,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在全球与近40个国家和地区的伙伴组织,在国内与25个省市教育单位及200多所中学、大学合作开展AFS项目,项目总人数超过7000名。

在意大利学习生活过的山西中学生牛广宁就是其中一位。他至今也忘不了自己初到异国他乡的尴尬和为难——因为英语不好,他听不懂同伴们的对话,所以无法参加集体活动,无法和热情友善的意大利朋友们交流。

但是,在意大利学校中,这位不善言谈的中国学生却引来无数关注。“同学们都非常惊叹,我的数学题可以做得又快又准。”牛广宁从意大利同学们崇拜的眼神中找到了自信。

“不同的文化当中有不同的习俗和习惯,不同文化中表现尊重的方式可能不同。例如,别人表现尊重的方式在我们看来有可能是一种冒犯。”美国跨文化交流学院创始人密尔顿·班尼特(Milton Bennett)在一次演讲中指出,文化间敏感(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是一种通识性的能力,一种能意识到不同的文化语境的能力,能在感知不同文化间异同之处的同时,获得一系列适当的文化行为。

AFS项目有个特殊的“规则”,学生到了另一个国家的接待家庭,会自然地称呼对方的家长为“爸爸”“妈妈”。这种称呼的转变,无形中拉近了他们与接待国家庭、文化和习俗的距离。学生感受和理解了他国的文化和习俗,也转变了自己看待其他文化的方式,他们的文化间敏感度自然也就提高了。

感知 有积极意义的教育干预

“跨文化交流是一个培训的过程,需要有目的的教育干预。帮助学生从跨文化接触,转变为有积极意义的跨文化学习。”密尔顿·班尼特说。

那么,国际学生流动的目的是什么?密尔顿·班尼特分析:“第一,在传统意义上,我们认为国际学生交流的目的是完全融入当地的自然文化环境中,从而更有效地学习外语;第二,吸引留学生到本国来学习自己的文化;第三,培养更富有知识、更具全球意识的国际公民;第四,获得文化间理解的工具来使地球村保持繁荣。后两项内容有利于增强对文化差异的理解。”

其实,AFS的价值就是,将跨文化教育视为对不同文化的深入理解和相互对话,通过留学课程,学生学到的是国际化的知识;通过跨文化交流项目,学生获得的则是跨文化理解和换个角度看世界的能力,是热爱和平的共识。

“如果人们从不同的国家回到自己的国家,就更容易与其他国际友人建立友谊,而且可以减少对文化差异的极端观点,也在与其他文化接触的过程中减少焦虑感。”AFS国际文化交流组织主席兼总裁文森佐·莫里尼(Vincenzo Morlini)说。

AFS向全球伙伴组织提供国际理解教育培训师课程,通过分布在世界各国的近百位国际培训师来完成全球每年近13000名学生的国际理解教育。同时,AFS国际组织成立了学术性的研究机构、设立了在线图书馆、在全球范围内吸引跨文化研究领域的学者进入专家库。

“跨文化交流中的干预,一方面要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让他们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和家长多交流,从问题处理过程中学习和体会。如果得到太多支持,就很难成长,但如果让他们经历太多苦难,他们就可能选择放弃。”文森佐·莫里尼说,“这两者之间需要一个平衡。支持和帮助要恰当,否则会过犹不及。”

在AFS项目中,跨文化交流的培训包括了行前课程和实践指导。学生在一年的跨文化交流过程中,AFS项目将学生带到全球范围内的各个社区,与志愿接待家庭共同生活,就近入学,同时根据文化适应性周期,设计了文化的定义和概念、文化价值观和文化维度、沟通方式、如何适应不同的文化、不同文化的独特性等7门课程,帮助学生获得国际理解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感悟 在“尊重”中找到“归属”

“我们对其他民族关注的程度越大,就能更好地理解我们的价值观可能与别人的存在差异。因此,应该建立起一种相互的尊重,尊重不同的价值观,理解不同的价值观。”文森佐·莫里尼说。

福建省福州市第一中学的林康2105年8月赴美国威斯康辛州学习10个月。回国之后,林康的父母很快察觉到了孩子的变化:“短短几个月时间,他从一个对世界充满好奇的男孩成长为了一个具有强烈责任感、同情心、感恩心和较强独立思考能力的年轻人。”

1966年,当时只有17岁的文森佐·莫里尼参加了AFS项目,从意大利赴美国交流。每次谈起当年的经历,他总会说,“那段体验改变了我的一生,最重要的是让我学会了自尊、自强和自立,有勇气解决人生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学会了用多元的视角去理解外国人的处事方式,让我从被动的‘防守模式’转变为主动寻求机遇的开拓者。”

1987年,AFS提出了个人层面、人际关系层面、文化层面和全球层面的4个目标,即在国际理解教育中形成自我意识和自信的建立、创造性和创新性思维的培养、树立独立的人格和价值取向;具备理解他人的能力、灵活处事和社交技巧、沟通技巧和团队合作精神;构建跨国友谊、对不同文化的认识、外语能力和非语言沟通能力、文化敏感性;最终拥有全球意识、国际理解能力,并对国际社会做出贡献的意愿。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跨文化交流的目的是在学会尊重和接受文化差异的同时,对本民族文化产生自豪感和归属感。

两年前,在丹麦的一个小镇上,来自黑龙江佳木斯的中学生雷雪吟是当地为数不多的中国人之一。“当中国的火箭升空的时候,周围人看我的眼神让我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雷雪吟清晰地记得,那时候,无论是看到中国地图还是中国国旗,心中都会有一股亲切感,“看着它,就像看着家乡”。

通过跨文化学习,AFS在努力铸造一个海纳百川的社会,为世界公民搭建跨文化的桥梁。

“在北京的学习,改变了我对中国的印象。我真想在这里一直生活下去。”来自德国的学生里昂·拉斐尔(Leon Raphael)说,“中国老师教会了我什么是规矩,激发了我内在的学习动力。中国还为年轻人提供了很多西方社会无法提供的大量机会。”

在江苏省常州生活学习的美国学生艾瑞克·比乐(Eric Beeler)有一个中文名“温海涵”,他深深地爱上了中国的春节,“春节让我们忙碌的生活节奏放缓一会儿,让亲人团聚,提醒大家家人的重要性,体会到亲情和友情的温暖。”他说。

“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来自意大利的学生琪娅拉·帕万(Chiara Pavan)在成都生活了一年,中文达到了“炉火纯青”的水平,在一封寄给AFS中国的信中写着,“在未来我不知道做什么工作,有没有孩子,住在哪里,但是回中国是必做的一件事。”

为了使跨文化的桥梁更加四通八达,为了更好地向世界青年解读中国文化,AFS中国针对不同群体需求,开发了一系列从语言强化到文化体验的来华项目,既有为期一个月左右的全球公民在中国、汉语提高等短期文化体验项目,又有一年左右的来华住校汉语学习和跨文化交流学习等长期项目。

在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AFS国际文化交流项目的平台上,世界青年读懂中国、理解世界。(本报记者 张东)

【链接】

   为加强中外人文交流,增进学生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中外师生交流项目办公室负责的AFS2018-2019国际文化交流项目近日启动。

   据悉,今年秋季拟选派15岁至17岁的初、高中在校学生分别赴美国、德国、法国、瑞士等近30个国家参加年度或学期跨文化教育交流活动。

   年度项目为期10个月,2018年8月至9月出发,2019年6月至7月回国。学生入住当地志愿接待家庭,就近入学。

   学期项目为期4个月,2018年8月至9月出发,2018年12月底或2019年1月初回国,接待国包括英国和比利时(法语区)。

   AFS国际文化交流项目收费包括往返旅费、境外医疗及意外伤害保险费、国际项目管理和协调费用、相关管理费用、接待国安排接待家庭和学校等的相关管理和培训费用、出国前培训费用等。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AFS项目将为学生提供24小时紧急电话服务。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