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网上校史馆 > 正文

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价值,独一无二
党委宣传部 2018年05月03日 16:21 作者: 来源:dwxcb

  【教育教学】

  编者按: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作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一代青年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需要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需要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此不断筑牢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根基。

  ■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夯实育人基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蕴涵的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性的文化基因。高校要把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列入学校教育改革的顶层设计中,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制度保障。

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价值,独一无二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夯实理论育人基础,深入阐发文化精髓。高校要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让大学生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首先,深入研究阐释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深刻阐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丰厚滋养,深刻阐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之需,深刻阐明丰富多彩的多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基本构成,着力构建有中国底蕴、中国特色的思想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其次,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在高校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基础性作用,让优秀传统文化进书本、进课堂、进头脑;通过建设一批优秀传统文化公共选修课,以课程为载体,培养大学生树立高尚审美情趣、质朴道德操守、深邃哲学思想。

  夯实实践育人基础,不断丰富践行活动。高校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按照一体化、分阶段、有序推进的原则,广泛开展各类文化践行活动。引导高校广大教师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理论、寻找智慧、寻找方法,在不同的课堂与课程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因素,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与价值自信,做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通过发挥课堂与课外实践教学的双向互动养成作用,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育人基地建设,打造全方位、多维度的文化育人空间。推进校园文化,推进戏曲、书法、高雅艺术、传统体育等进校园,做好传统文化教育成果展示活动。组织大学生参加孝老爱亲等社会公益活动、“挑战杯”等科研发明和创新创造活动以及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和勤工助学活动,让大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传统美德并受到教育。

  ■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搭建育人平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着中华文明的价值,它蕴含的伦理道德文化与大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实践密切相关。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我们应该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让大学生在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群艺馆、美术馆等各类文化平台上进行长期反复的实践锻炼和学习,逐步把对文化价值理论的认知转换为大学生日常践行的个人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搭建文化育人平台,着力改善教育内容。各类文化育人平台既要注重内容的理论性,又要注重内容的新颖性和前沿性;既要注重内容的庄重性,又要注重宣传讲授形式的活泼性和前沿性;既要注重内容的全面性系统性,又要根据当代大学生的特点突出重点和难点。

  通过举办不同类型的“文化大讲堂”,形成一种文化涵养的长效机制,使之成为大学生求学问道、怡情养志的心灵殿堂;通过开展家风、家规、家训的征集和传播活动,阅读嘉年华,以及年俗民俗活动等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优化大学生正心笃志的价值取向。深入开展“爱我中华”主题教育活动,充分利用重大历史事件和中华历史名人纪念活动、国家公祭仪式、烈士纪念日,充分利用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历史遗迹等,展示爱国主义深刻内涵,培育爱国主义精神。

  搭建文化育人平台,不断完善教育方法。有效的方法是文化育人平台取得实效的保证,要运用校园报纸、电台、电视台、网站等各类载体,融通多媒体资源,创新表达方式,大力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加大对国家重要礼仪的普及教育与宣传力度,在国家重大节庆活动中体现仪式感、庄重感、荣誉感,彰显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的时代价值。要建立健全各类公共场所和网络公共空间的礼仪、礼节、礼貌规范,推动形成良好的言谈举止和礼让宽容的社会风尚。要弘扬孝敬文化、慈善文化、诚信文化等,开展节俭养德全民行动和学雷锋志愿服务,不断激活教育方法过程中的文化因子,扭转教育者唱独角戏、被教育者打瞌睡的尴尬境地。

  ■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辟有效渠道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开辟广泛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习渠道,注重知行合一,不断增强大学生的价值判断力和道德责任感。

  开辟有效教育渠道,从“知”进行引导。从纵向角度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继承人类优秀思想文化的基础上凝练而成的;从横向角度来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涵养作用是客观的。因此,要不断引介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艺节目、影视作品、公益广告进校园,涵养大学生的担当意识、爱国情怀、荣辱观念,营造良好的校园舆论氛围。要用大众化的语言,以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报道道德模范事件和榜样,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核心思想理念,从而保证大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性。

  开辟有效教育渠道,从“行”进行培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和普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把丰厚的中华文化资源与现代数字的数字存储、网络传播技术结合起来,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互联网,使网络成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充分利用各种不同的网络新媒体技术手段,加大普及宣传力度,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大众化阐释,尤其是对中华文化典籍、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积极的现代解读,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使大学生看得懂,记得住,用得上,使更多的大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喜爱传统文化,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践行者。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合理内核,并根据时代特点和历史要求,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理论来源、思想内容、时代高度上实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超越。因此,筑牢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根基,不仅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继承与发展,而且要不断对其进行超越与升华,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的方针,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涵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