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齐开足传统文化教育课 让文明之花开满校园
党委宣传部 2022年11月14日 14:34 作者: 来源:宣传部
深化文明校园创建,推进实施全环境立德树人教育,从思想道德、领导班子、教师队伍、校园文化、优美环境、活动阵地等六个方面入手,着力将学校建设成为锻造理想信念的熔炉、弘扬主流价值的高地、涵育中华文化的家园、滋养文明风尚的沃土。
围绕这一目标,青岛市积极打造“一地一特色、一校一品牌”,各级文明校园开齐开足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广泛开展经典诵读、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等活动,让传统文化走进校园,让中华美德、人文精神等在学生思想中扎根。
搭建载体,把传统文化融入课程体系
青岛市各级文明校园充分整理、系统梳理传统文化知识,打造特色课程体系,让传统文化走进课堂、走进孩子。
青岛市第二实验小学积极开发传统文化课和传统文化微课程。在传统文化课方面,立足学校特色和学生实际,开设传统文化、蓝色海洋等地方课程,抓实教师教研和集备工作,夯实教学根基的同时彰显文化力量。在传统文化微课程方面,发挥诵读微课特色,研发《悦读手册》校本教材,按年级、分学期在学校的晨诵午读微课程中循序渐进地完成。学校还积极开发写作课程,在诵读积累的基础上,进行写作练习,充分利用传统节假日、重大纪念日等民族传统节日的文化传承功能,开展感恩教育、礼仪教育等活动,每学期开展一次主题征文比赛,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积极性。
青岛市东川路小学的学生们正在上“陶艺”特色课。图片来源:青岛文明网
青岛东川路小学在课程设置方面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的浸润,加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优化“晨诵、午赏、闲读、暮思”经典诵读课程,引导每个年级诵读一部国学经典,编辑了《古色雅韵——青岛东川路小学经典诗文选粹》古诗集,让晨诵浸润传统文化熏陶。打造“布艺”“陶艺”“茶艺”“香道”等特色课程,融劳动教育、艺术教育、礼仪教育,传统文化教育于一体。开设书法课程、《二十四节气》主题课程,每学年开展以“礼、智、体、诗、书、艺”为主题的六艺节,引导学生了解、学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丰富形式,开展传统文化实践活动
青岛市各级文明校园积极探索传统文化教育形式,通过邀请传统文化从业者走进校园、带领学生走进文化场馆等形式,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就在身边。
青岛市宁夏路第二小学的学生们正在上京剧表演课。图片来源:青岛文明网
青岛宁夏路第二小学将戏剧表演作为学校素质教育工作的一项传统项目,打造校园“我型我秀”校园戏剧节,让京剧正式进入校园,融入到学校创建“特色之路”的工作中。邀请岛城京剧名家进校园,为学生开设京剧表演课,让孩子们感受京剧艺术的魅力,了解京剧表演的奥妙。先后成立2个京剧特色班、1个校级京剧社团。2022年,该校京剧特色班的同学跟随著名丑角名家谈元老师同台表演,参与京剧传承类节目的录制。
青岛市崂山区实验学校四(4)中队开展“里院文化”探寻之旅。图片来源:青岛文明网
近日,崂山区实验学校四(4)班同学们在老师带领下开展了“走进青岛,体验传统文化”系列活动。活动中,大家走进家乡,品味家乡,挖掘家乡“邻里之间流畅交流”“远亲不如近邻”的“里院文化”特征,从而更加热爱家乡,热爱这片养育自己的热土。
延伸内涵,在校园文化营建中融入传统文化基因
青岛市各级文明校园积极延伸传统文化内涵,打造具有校园特色的文化标识,让学生置身其中,自觉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青岛胶州市向阳小学在学校国学堂开展“甲骨文书法名家进校园”活动。图片来源:青岛文明网
胶州市向阳小学自2020年创建山东省甲骨文特色学校以来,把甲骨文特色文化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扎实推进甲骨文教学研究,让甲骨文学习走进课程,融进课堂,合进活动。学校定期邀请专家学者对全体教师进行甲骨文相关知识培训。学校还建设“甲骨学堂”,开辟“甲骨文化林”,成立“甲骨文宣传志愿者小分队”,采用多种形式推动甲骨文文化进校园、进社区、进家庭,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该校还依托甲骨文课程,构建了以语文教学为主,与美术课、书法课、综合实践相融合的“一主多翼”甲骨文课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