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网上校史馆 > 正文

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重要论述的民族性和人民性
党委宣传部 2018年10月25日 08:27 作者: 来源:dwxcb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要求,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重要论述的民族性和人民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深沉厚重的民族性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重要论述的是在对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对于文化发展与传承不能数典忘祖,将具有民族性的文化和精神作为国家发展的根本力量。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重要论述的民族性特点主要体现在对民族文化传承和对民族文化创新两个方面。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是一个民族长期历史发展的产物,它深深地植入到了本民族的血脉之中,中华民族是一个在学习中不断发展进步的民族,在取精去粗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一方面,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华文化有着十分深厚的历史积淀、广博的思想内涵,其独特的价值观念和思想精髓,是我们生存、发展壮大的根基。另一方面,近代社会以来,特别是由于洋务运动的失败、外敌入侵等一系列重大事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经了多次磨难,导致传承逐渐弱化,优秀传统文化在文明发展中处于缺失的状态,影响了国民价值的取向。因此,如何坚持传统文化的特色,增强中华文化的认同感,进而实现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向世界各国各民族展示我们的文化力量,保卫我们的文化价值,就成为当前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所面临的关键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自信。”同时强调“在历史进程中凝聚下来的优秀文化传统,决不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变成落后的东西。”实践反复证明,什么时候大力弘扬了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时期文化就能不断创新和发展,人的素质也就相应提高,经济社会就会繁荣昌盛。

  创新发展民族文化。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提出:“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就是要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对那些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陈旧的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创新性发展,就是要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新进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通过创新发展中华民族文化,丰富民众的精神世界,增强民众的精神力量,提高民众的文明素质。只有将那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以新的形式展现出来,才能在不断的创新中被人民群众和世界所接受。

  二、情真意切的人民性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习近平关于文化建设重要论述的核心特征,就是坚持文化建设的人民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重要论述始终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这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基本原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文化建设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方向,坚持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动力。

  文化建设的目的是让人民群众能够享受到文化发展的成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就是要坚持以人民群众为本,相信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树立人民群众至上的价值观,以人民群众的标准来衡量文化建设的成效,这是党在领导文化建设中对文化发展规律认识的最新成果。在文化创作的过程中,要充分了解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积极反映人民群众的心声,充分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多的、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反之,如果脱离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际,文化就不能被人民群众所喜爱,更谈不让文化创造的价值。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人民群众是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文化为了人民群众,文化源于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既是文化的受益者,更是推进文化发展的动力源泉,因此,要尊重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创新精神,释放蕴藏于人民群众之中的文化创造潜力,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没有广大群众的创造、支持、参与,我国的文化建设不可能取得今天的成就。当文化与人民群众共呼吸、共命运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才能繁荣发展。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