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精神文明 > 正文

宜宾“背篼老师”黄宗全:一个人27载的坚守
党委宣传部 2013年09月17日 18:41 作者:SystemMaster 来源:

 

    一路跋山涉水,一条羊肠小道,一座山巅小学,一个已过不惑之年的老师,一个人27年的坚守,一颗背篼里的爱心……这就是屏山县清平彝族乡黄宗全老师的平凡人生。

  “一个老师的学校,座落在半山腰,升起的五星红旗山外也能看到。几个学生的学校,座落在大山的怀抱,琅琅读书声睡梦中也能听到。几十年他用青春守护信念,也守护了村里人的骄傲……一个老师的学校,几个学生的学校,组成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山里山外都很自豪。”每当听到姜建新和刘慧的《一个老师的学校》这首歌曲时,我们深深地感到,好像是专门为黄宗全老师谱写的一样。

  如果我离开教学岗位,全村孩子们到哪儿去读书?哪个老师愿意到这里教书?孩子们还能吃上爽口、新鲜的营养餐吗?……日前,当我们见到消瘦、黝黑、有点驼背的黄宗全老师时,他向我们谈起了这些让他牵肠挂肚的事情。他说,自己19868月从事教育工作以来,在这里一教就是27年。

  教好书,管好学生娃,背教科书,背营养餐……27年来,在海拔1000多米的清平彝族乡龙宝村小,他反复重复着这样单调的工作,山峦之巅书写了彝乡山区老师的不凡人生,托起了大山娃的成长梦想。

  大山顶上那一份执着的真情

  从屏山县城驱车沿金沙江河谷一路前行,两旁山势陡峭,江对岸是云南省绥江县,江北面是屏山县。曾经浑浊奔腾的金沙江因为向家坝水电站的蓄水而变得清澈明净,公路就在悬崖峭壁间穿行,4个小时左右,我们到达了清平彝族乡,这里群山巍峨而青翠,空气清新而明丽,集镇位于大山下,滨临碧波荡漾的金沙江,镇上是一幢幢颇具彝族风情的楼房。“我们龙宝村小就在山的那边,走路上去要2个多小时。”黄宗全老师指着背面的大山说,山上不通公路,只有一条人、马共用的羊肠小道,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我们看到,一条陡峭的山路沿山弯弯曲曲而上。这样一条长20多里、坡度达70度以上的羊肠小道成了龙宝村数百彝汉群众通往外界的唯一通道。

  1985年,初中刚毕业的黄宗全19岁,成了当地赫赫有名的“秀才”,全村几百村民中,没啥人能识字,农药、化肥说明书上的字都不认识,常常错把除草剂当作杀虫药使用。“我名字中的‘权’因父母不识字,上户口时整错了都不晓得,现在只好照着户口本上写了!”黄老师苦笑着说。这使得他更加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并决定放弃外出打工的念头。于是他主动申请在当地从事教学工作,第二年,黄宗全憧憬着当教师的梦想,走上了龙宝村小的讲台,成为了这里唯一的老师。

  黄宗全说,龙宝村小是1953年修建的,3间茅草房是当时仅有的资产,漏雨透风,没有黑板,他就找来简易木板钉在墙上作为黑板,没有课桌,他就动员村民从家中搬来桌椅。2000年暑期,他亲自下山扛水泥、背河沙、担红砖,历经3个多月时间,终于建起了3间像样的教室以及操场、围墙、绿化带和乒乓球台,并使学校通上了水和电,把龙宝小学建成了全村最好的房屋,为学生创造了最基本的学习环境。

  语文、数学、体育等科目教学让黄宗全“拳打脚踢”。刚教书,在教学中经常遇到疑难问题,他就把问题写在纸条上请人带到中心校,虚心求教其他教师,直到自己完全弄懂才算结束。正因为他孜孜不倦,不耻下问的精神,使得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提升。“从1994年起,黄宗全所教学的语文、数学等成绩,有10多次在全乡名列前茅,还被中心校、乡政府多次表彰为优秀教师。”该乡中心校校长余凯介绍。

  “最恼火的就是去动员学生入学和收学费,农村农活很多,农忙时节,多数学生都去帮助家里干活。”黄宗全语重心长地说,“普九”以前,这里的家长和学生对读书不太重视,认为读书没意思,最终也是继承祖辈农耕。黄宗全为动员学生入学,往往利用放学或周末等休息时间多次来到学生家中,苦口婆心做家长思想工作,直到学生全部到齐。为了让学生按时报名学习,他让学生先报名,以后再交学费,为此,黄宗全都是用自己仅有的几十元工资先垫付,至今都还有10多年前的学费未收到。

  妻子叫他更换工作,他也有千万个理由可以选择离开,特别是在打工潮兴起后,亲戚都动员他外出打工挣钱,在家庭的压力和社会的影响下,他也曾萌生过一走了之的念头。去年他表哥还在沿海给他找了一个月薪3000元的管理岗位,但他反复考虑后对表哥说:“我走了孩子们怎么办?”面对孩子们一双双渴望求知的眼神,他毅然选择了继续坚守三尺讲台,一家五口仍然只耕种着仅有的一份田土,居住在祖辈留下的破旧土墙房子里。当问及如何看待27年的坚守和付出时,他总是说:“事情总得有人来干,村里的娃娃总得有人来教。”

  背篼里那份沉甸甸的师爱

  27年来,为了让学校正常运转,每期开学之前,黄宗全都要来回下山上山两三趟,用背篼从20多里外的中心校背回学生的书本和教学用品,总行程数千公里,确保了学校教育教学的正常开展。20125月起,营养午餐计划开始在清平彝族乡实施。除了教好书,管好学生外,黄宗全从此又多了一项工作——背营养餐。从那时起,他的背影成了学生们的另一个期待,那就是面包、鸡蛋和牛奶。

  “前几天一匹马从这里滑落山崖,大家要小心点走哈。”黄宗全这次背了两口袋鸡蛋和牛奶,在上山的路上,他用衣袖边擦汗水边提醒大家。虽然龙宝村小所在的山清晰可见,但步行起来还是久久不能到达。从山脚到村小,山间小路除了崎岖、狭小、陡峭外,还铺满了枯叶和马粪,滑落的碎石不时滚到路上。“如果不背东西,空手上山不歇气的话,接近2个小时到达没问题,但今天起码要多花30分钟。”黄老师告诉我们要坚持才能上去。一路上,感觉口中咸咸的,双眼被汗水刺疼,汗水早也浸透衣裳,但黄老师却说:“太阳再大我也不怕,最怕天上下雨,地下路滑,把课本、资料和营养餐打湿、弄坏了就糟糕了!

  “去年背营养餐最困难,鸡蛋是生的,在行程中要格外小心谨慎,生怕因自己的疏忽造成鸡蛋损坏。”每天黄宗全按照人头数好鸡蛋,背到家里,生火煮熟鸡蛋。“下锅时间和蒸煮时间要把握好,早了鸡蛋冷了学生吃了不好,迟了不但煮不熟,还烫手!”黄老师介绍的头头是道。有一次,因在背送中损坏了些,只好从家里包了十多个去填补。黄老师从未因此而让学生少吃或没吃上新鲜、可口的营养餐。上次就因为下雨路滑,不慎磨坏了6盒牛奶,现在还深感后悔。“为了给学校节省钱,不耽误教书时间,他总是利用放学后或周末时间背,一个人背不完的时候,我赶场时也帮他背。”黄宗全47岁的妻子张志连朴实地说。据了解,黄宗全之所以不请工人,那是因为请人背每趟至少需要50元,如此计算,他每年至少为学校节约3000多元。

  一份民族感情托起的希望

  清平彝族乡是宜宾市仅有的两个彝族乡之一,该村三分一人口属于彝族,长期以来,基础设施、生产生活和教育文化设施一直落后。黄宗全长期以来体会到这里村民的生活艰辛,深知贫困落后的真正原因。“任何一个地方,一个环境都必须要有知识,需要教育来改变。”当问起如何改变当地面貌时,黄老师斩钉截铁地说,他之所以选择留下,就是想为当地发展干点事。

  当年,在学校重建期间,为了不耽误学生正常学习,黄老师还没等家人同意,就组织学生搬课桌凳、拿黑板到自家堂屋里,硬是在家里办起了临时学校,直到学校建设完工。

  “普九”以前,许多孩子因交不起学费而欠账,黄老师考虑到孩子要学知识,不能因费用问题而辍学,影响上课,他总是帮他们垫交学费。为了帮助村民沈宗清一家三个孩子上学,他每学期都垫资100多元,一垫就是五年,那时黄宗全的工资每月只有49.5元,并且他的3个孩子读书也需要用钱。直到现在,黄宗全仍然还垫着一些学生多年前未交的学费。

  “普九”期间,为了让全村的适龄儿童特别是彝族适龄儿童全部入学,黄老师经常翻山越岭挨家挨户去动员学生入学,直到在深山老林找到学生和家长并说服其入学才算结束,对于家庭困难的彝族学生,他总是主动帮忙垫上学费,先后动员30多个彝族适龄儿童走进教室。在黄宗全的努力下,彝族家长、学生对入学的积极性逐渐提高,由最初需要挨家挨户动员入学,变成了现在家长主动送孩子上学。目前,黄老师班上15个学生中,彝族学生就有12名,全村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

  除了教彝族学生课本知识,他还注重培养彝族学生的行为习惯。为了让彝族学生养成讲卫生的生活习惯,特别是新招一年级孩子,他自己掏钱买洗脸帕和洗脸盆带到学校,彝族孩子不懂汉语,他用手比划洗脸动作,要求学生每天进教室洗脸。在他的耐心教育下,彝族新生不久就养成了洗脸、洗手、洗脚的卫生和遇事讲道理的习惯。

  每逢下雨路滑或溪沟涨水,黄老师特别担心学生安全,总是挨家挨户通知家长来接学生,当家长不能来接时,他就亲自将学生背过溪沟,送到安全地方。

  20多年里,他送走了村里200多名学生,其中彝族学生80多人。在他送走的学生中,有的成为了个体商户、企业老板、产业工人和国家干部,多数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

  一个朴实梦想书写的平凡人生

  “现在有个娃儿已经长大成人了,在外地一家公司上班,工资还不错,看见他现在事业有成,垫付些学费又算什么呢?”当问及他教师生涯里最欣慰的事情,他立即回想起艾学平,一名在重庆一家企业当经理的学生回学校看望他的情形。黄宗全对27年间为龙宝村教育做过的事、走过的路和付出的艰辛很是释然。

  “知识改变命运,知识成就梦想。”在面对学生、家长时黄宗全总是这样说,希望自己教的学生通过读书走出大山,成才后回来建设家乡。

  “黄老师是当地很有名气的‘万金油’。村里大凡小事都能来记账、写对联;还义务帮助村上开展法制、食品安全、环境卫生等宣传教育;主动帮助化解家长里短、邻里纠纷,被村民们称为‘黄包公’。前几天一村民误砍了另一村民的树木引起矛盾纠纷,在黄老师耐心细致说服下,两家最终握手言和……”村支书罗德富说。

  如今已47岁的黄宗全在谈到未来的想法时,他默默计算了一下,自己走过的27年只是他人生中的一个逗号,如果干到60岁退休还有13年。在他的眼里,只要还能背的动,他都会用一个背篼把该背的东西背回龙宝村小,把娃儿们的梦想背出大山,他认为,生活就是如此简单。

  黄宗全的事迹引起了省市高度重视,市县组织部、教育局专程赶往清平彝族乡看望、慰问黄宗全,并和他开展座谈,记录他27年来不为人知的故事。“有了你这样长期坚守在山区从事教育工作的老师,我们的教育就有希望!”屏山县分管教育的副县长杜伟在看望黄宗全时说。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