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精神文明 > 正文

发挥政策导向作用 大张旗鼓地奖善惩恶
党委宣传部 2014年03月18日 09:35 作者:SystemMaster 来源:

 

当前,在好人好事不断涌现的同时,一些社会诚信缺失、道德失范现象突出。参加今年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们纷纷就青少年道德教育、老人摔倒扶不扶、诚信危机、孝德文化、传统美德文化等道德话题深入展开讨论,为加强社会道德建设积极建言献策。

  “由于道德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缺乏,当今青少年信仰缺失、道德滑坡、违法犯罪问题日渐突出。”全国人大代表、衡水市文联副主席张汝财代表发现,由于现在的孩子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家长溺爱及学校对学生德育教育不够重视,“近年来部分学生出现了以自我为中心,自私、狭隘;只知索取,不懂感恩、回报;习惯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不懂责任和担当;不懂必要的礼节,缺乏教养,甚至校园暴力事件、恶性事件时有发生。

    代表委员建言献策:

    ·把道德教育纳入学生成绩考评和升学录取当中

  如何拯救社会道德,唤醒学生的道德生命,唤醒国人心中那份坚实的道德力量?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汝财建议国家制定详细条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国民教育总体规划,由国家教育部统编各级各类学生德育教材,把道德教育纳入学生成绩考评和升学录取当中。“覆盖到所有学校和受教育者,形成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让慈善成为每一位学生的必修课”。>>>

    ·推广传统文化 要从娃娃的道德启蒙抓起

    “社会道德滑坡、诚信缺失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而国学对于全民族尤其是儿童的道德启蒙事半功倍。”全国人大代表、国家一级美术师冯大中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觉得就要从娃娃的道德启蒙抓起。”他表示,“要把国学等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推广普及好,建议将《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等经典作为幼儿园孩子和小学生的必修课,对孩子们进行道德启蒙。” >>>

    ·在教育下一代如何做人、礼仪诚信上下功夫

   全国人大代表、民革贵州省委副组委鲍家科指出,在我们国家,素质教育喊了这么些年了,还算不上真正的素质教育,基本上还是应试教育,在教育下一代如何做人、礼仪诚信上,家庭和学校都要下功夫。在教育引导方式上,鲍家科代表认为,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有所创新,不能光讲让人无私奉献,道德体系的建设也要适应社会的发展,社会教育要有适合中国国情的模式。>>>

 

    今年春晚《扶不扶》的小品引发热议,本是学雷锋做好事,结果竟变成一件如此“谨慎”的事,老人变得“扶不起”。“这说明我们的诚信体系出了问题。”程苏代表认为,“扶不扶老人,看似是个社会现象,折射出的是道德滑坡和诚信危机,更深的是一些人的价值观出了问题。”

    代表委员建言献策:

    ·道德建设需要顶层设计 需要政府正确引导 

    全国政协委员、河北沧州市政协副主席何香久说,是我们的文化信仰出现了问题,导致了信任危机。这不是个人问题,也不能全怪罪社会,是因为一群人撞伤了社会信任,从而导致信任危机。当老人摔倒要不要扶起来成为一个问题的时候,说明社会生病了。我们不能看到一群人在做善事就说全民道德素质在提升,也不能看到一群人在做一些让我们不舒服的事,就说全民道德素质在下滑。但我们确实需要建设思想道德体系,提高文化信仰。没有文化信仰的民族,就没有道德底线,很可怕。所以说思想道德建设应该成为一项基本国策,纳入全民的社会公德教育。这是建设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重要环节,是制度的顶层设计的第一要务。>>>

    全国政协委员张师超说,今天的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道德滑坡现象是有的,有人摔倒,没人救助,没人管,这就是文化、品德道德的缺失。根源就在于诚信体制没有建立和形成,出现问题时帮忙的人被赖上,就是因为不健康的因素在泛滥,让一些想做好事的人害怕,怕带来麻烦。我们的政府需要正确的引导。>>>

    ·倡议制订《公民行为基本准则》 强调价值观“底线思维”

    全国人大代表、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振濂建言,当下中国最需要的,不仅是作为风向标的英雄模范与道德“高地”的树立,还应该有作为合格线的公民必备社会生活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他倡议国家制订《公民行为基本准则》,强调核心价值观的“底线思维”。

    陈振濂代表说,层出不穷的英雄模范人物以及当下的最美现象,很好地发挥了榜样引领作用。但为什么我们有时还感叹社会风气不良、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究其原因,是因为我们只注意到“高大上”的目标愿景,却忽视了老百姓最需要关照的基本诉求。必须有一个及格的标准,告诉每一个人,哪些社会规则与人际交往准则是不可违反的——不违反并不意味你是优秀的榜样,但它可以确保你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

    ·呼吁大众舆论 给社会建立信心

    何香久认为,除了完善制度,也要呼吁大众舆论,不要跟风炒作事件过程,而是更多地关注结果。如果每次结果都叙述得明朗,是非曲直都讲清,让人们都知道善有善报,恶有惩罚,人们就会知道,无论是想心存侥幸的讹人者,还是被冤枉的帮扶者,最后都能得到公正对待,这个更重要,这是在给社会建立信心。>>>

    ·发挥政策导向作用 拓展激励约束机制

    全国人大代表、衡水市文联副主席张汝财代表建议,应完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拓展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切实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努力塑造以善为荣以不善为耻的社会风尚。对涌现出来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典型,要大张旗鼓地表彰奖励,进一步强化好人好报的导向;对那些违背道德准则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要严厉惩治。”>>>

    ·强化公民道德诚信档案的建立管理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侨联专职副主席陈世春更多关注的是公民个人的诚信。他呼吁,在网络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强化公民道德诚信档案的建立和管理,很有必要。“我建议参照国际上公民诚信管理的做法,探索建立公民道德诚信档案,并对失德失信者给予利益方面的制约和警示,以提高失德失信者的社会成本。”陈世春说。

    陈世春建议,国家文明委起草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我国公民道德行为规范和诚信品德操守等条例,并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予以公布和实施。他认为,公民诚信档案的建立不可能全国一下子铺开,可以先从一部分人开始,可以先从公务员、医生、教师这些机关事业单位开始试点。“因为公务员的清廉、医生的医德和老师的品德都对社会、民生和下一代教育等有着广泛的影响。”  >>>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和“空心村”问题。对此,一些出席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指出,尊敬老人是公民道德的重要内容,除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外,还要继承和发扬“重阳敬老”传统,形成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良好社会风尚。

    代表委员建言献策:

   ·构建系统化的农村留守老人社会支持体系

    全国人大代表、郑州大学党委书记郑永扣建议应从国家、社区和家庭三个层面入手,构建系统化的农村留守老人社会支持体系。国家层面应完善相关福利制度,加大公共资金投入;社区层面应整合社区资源,发展社区照顾;家庭层面应倡导家庭责任回归。>>>

    ·大力弘扬重阳节敬老传统  发挥传统节日的作用
    郑永扣认为,“并非所有问题都能够依靠国家或者相关政策解决。我国是一个有数千年孝道文化的国家,大力弘扬重阳节敬老传统,不仅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吻合,也有助于保障老人对亲情、家庭的情感需求。” 
    72岁的全国人大代表、老中医唐祖宣说,弘扬重阳敬老传统,重在提醒子女履行孝道,懂得“孝”在中华文化中的分量,也有助于发挥传统节日在构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的作用。
>>>
    ·以产业发展传承传统孝德文化

    全国人大代表、孝感市市长滕刚建议国家在政策、资金、人才培养等方面支持孝德文化产业发展,将核心价值观与文化产业发展相融合。根据地域特点和特色文化,规划一批文化产业园区、示范基地和文化主题公园,围绕文化产品研发、老年人群生活居住、老年产品物流、文化休闲旅游等方面,打造弘扬孝德文化、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样板。>>>

    在今年全国第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上,熊召政、孔东林、滕刚等30名全国人大代表联名建议,支持孝感发展孝德文化产业,以产业发展传承传统孝德文化,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文化产业载体。>>>

  2014年央视春晚的小品《扶不扶》,给许多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也让代表委员们思考:如何发挥传统文化在道德建设中的作用?如何更好地发挥精神文化产品育人化人的重要功能?

    代表委员建言献策:

    ·注重文化熏陶 编成学校德育教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传统美德一脉相承,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注重文化熏陶。”全国人大代表、衡水市文联副主席张汝财建议,搜集整理教育人们爱国、友善、孝敬、诚信的中华传统美德故事、名人名言,以及各级各类道德模范、先进典型的先进事迹等,统编成各级各类学校的德育教材,给学生以滋养。>>>

    ·传统家风跟核心价值观不谋而合

    全国人大代表、民革贵州省委副组委鲍家科代表说:“我们中国传统的家风是以儒家学说为根本基调,一般总结为‘五常八德’:五常就是‘仁义礼智信’,八德为‘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多好的内容,跟我们倡导的核心价值观不谋而合。”>>>

    ·使中华传统文化在道德建设中发挥价值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学诚法师说,我们应该以开放、坦诚的态度来探究这种种乱象背后的根源,同时深入研讨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扬长避短,使中华传统文化在社会道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真正发挥价值。学诚法师认为,社会道德建设离不开法律、法规的硬约束,但仅仅依靠这些硬约束、依靠对道德观念的宣传是远远不够的,要“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离不开信仰和伦理层面的正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道德建设,知之不难,行之不易。”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就在于重视信仰和伦理,使个体可以从中找到对人生的“终极关怀”。>>>

    ·强调美德教育 既要崇德又要发扬文化

    全国政协委员、著名学者欧阳中石说:我们文和德是完全促成一致的,既要崇德,又要发扬我们的文化;我们特别强调美德的教育,需要把我们先辈们对我们的教导承受下来再传给我们的后辈,我们的后辈再从我们的手里承下来,再传给他的后辈。“以文化人”是历史好传统,它的首要任务和核心是“以德育人”。由于种种原因,教育领域重视分数、忽视素质,重视实用、忽视人文,重视技能、不重品德的现象比比皆是,教育评价指标不科学,很多家长关心分数甚于关心孩子健康成长,对《颜氏家训》《朱子家语》等传统家教经典一无所知。改变这种现象,就要加强美德的教育,真正把德育落到实处。>>> 

    结语:夯实国内文化建设根基,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从思想道德抓起,要继承和弘扬我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的传统美德。两会代表委员热议道德建设,探寻“道德建设”路径,既是基于当前社会民意的强烈呼声,也是对“国无德不兴”国策的积极响应。其实,加强道德建设不是单一某一层面的事情,需要通过个人素质的提升、国家的制度完善共同推动,需要全社会共同担当。我们也期待,两会代表委员们对于道德建设问题的分析和建言献策能够得到更多响应,助力道德建设更上层楼。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榜